弗格森LNG冷能块冰机技术:把“废冷”变成绿色财富

2025 年 8 月 18 日

在全球能源转型和低碳发展的背景下,液化天然气(LNG)逐渐成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。LNG 在气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大量热量,从而释放出极低温的冷能。这部分冷能如果不加以利用,往往会通过海水或空气换热而直接排放,既造成了资源浪费,也带来一定的环境问题,比如周边区域的结霜、雾气,甚至可能影响交通安全。然而,如果能将这部分冷能回收并转化为可用的制冷资源,就能够实现节能、环保和经济效益的多重价值。LNG 冷能块冰机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产物,它代表着制冰技术和能源回收领域的一次重要革新。

所谓 LNG 冷能块冰机,就是利用 LNG 气化过程中产生的低温冷能来制造块冰的装置。与传统压缩机制冰机不同,这种设备并不依赖大量电力驱动压缩机,而是通过冷能交换系统直接或间接地将 LNG 的冷量传递给制冰系统,使水在低温环境下结冰成型。其核心思路可以概括为“气化冷能回收 + 制冰系统结合”。在工程上,通常有两种实现路径:一种是直接蒸发系统,让 LNG 冷能通过换热器直接作用于冰模,制冰速度快、能效高;另一种是冷媒循环系统,通过乙二醇或其他冷媒将冷量传递至制冰装置,适合需要更高灵活性的应用。无论哪种方式,本质上都是在 LNG 接收站原有的气化环节上增加制冰单元,把原本被浪费掉的冷量“捕获”并加以利用。

在具体设备层面,行业领先企业 Focusun(弗格森制冷)已经推出了多种 LNG 冷能块冰机解决方案。其直接式块冰机通过紧凑的结构设计,将气化装置、制冰区和冰块收集系统有机结合,甚至还开发出集成化的一体机,配备可调角度输送带,能够直接将成品冰块装载到卡车或储冰库中。这类设备的运行逻辑非常清晰:LNG 在气化过程中释放冷量,传递到制冰模具,待水冻结成冰后自动脱模,再经过传送装置收集和存储。整个过程高度自动化,几乎不需要额外能耗,真正实现了“零能耗”制冰的愿景。

相比传统制冰方式,LNG 冷能块冰机的优势极为明显。首先是能耗上的巨大差异。传统的块冰机平均每生产一吨冰需要消耗约 80 度电,而 LNG 冷能块冰机仅需维持辅助系统运行,每吨冰耗电量大约只有 5 度电。按同等产冰量计算,节能幅度超过 90%,这对于能源价格不断攀升的当下无疑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。其次是环保效益。由于不依赖氟利昂等传统制冷剂,这种技术大大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潜在泄漏风险。同时,原本直接排放的低温气化冷能被转化为有价值的冰,不仅避免了对周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,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 LNG 接收站常见的“冷雾”问题,使得生产和周边环境更加安全可控。

从应用角度来看,LNG 冷能块冰机的用途非常广泛。在工业领域,它能够为冷库、食品加工厂、物流集散中心提供大规模低成本的冰源支持;在渔业和海鲜市场,块冰可以直接用于水产保鲜,保证鱼类和贝类的鲜活度;在城市冷链体系中,冰块不仅是运输过程中的冷源,还可以用于应急储能,辅助调节高峰电力负荷。除此之外,娱乐和旅游产业也能够从中获益,例如冰雕、冰雪乐园、户外活动的制冰需求,都能通过 LNG 冷能块冰机得到绿色、低碳的解决方案。更进一步的应用甚至还包括干冰制造和 CO₂ 捕集,意味着未来 LNG 冷能利用有望与碳减排技术深度耦合,打开新的产业空间。

当然,任何新兴技术都面临着挑战。对于 LNG 冷能块冰机来说,目前最核心的技术瓶颈在于冷能传输效率的优化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与 LNG 接收站的整体协调。冷能资源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波动性,如何在 LNG 供气量波动或气候变化时保持设备稳定运行,是工程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。此外,如何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灵活调整制冰规模,实现与电力系统、区域供冷系统或其他工业过程的联动,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。科研和产业界正在尝试通过智能控制、负荷预测和系统集成来解决这些问题,使 LNG 冷能利用更加高效和智能。

总体来看,LNG 冷能块冰机不仅仅是一台制冰设备,它更像是一套“能源再生系统”。它改变了 LNG 冷能“弃之不用”的局面,把冷量变成了具有实际经济价值的冰块,服务于冷链、工业、渔业乃至文化娱乐等多个行业。这一技术的推广,不仅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、减少碳排放,也为 LNG 接收站提供了新的利润增长点,更为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切实的方案。随着绿色能源和循环经济理念的深入人心,未来 LNG 冷能块冰机有望成为 LNG 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,真正实现“把废冷变为宝藏,让冰为未来所用”。